诗意的视化

 

当代艺术在大众眼中经常不被理解,观众的评价是看不懂或者“这并不美”。

诚然,当代艺术的确有很多不美的甚至是丑的。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不就是如此吗?艺术只是诚实的将其展示出来而已,为什么观众便无法忍受了呢?

艺术是诗意的。它可以不美,但是它一定有诗意:田园诗意,破落诗意,地狱诗意,堕落诗意,彼岸诗意或者是什么都不存在的诗意……任何种类的诗意都可以。艺术家想表现出这些诗意,诗意转化成视觉语言,这便是视觉的艺术,将诗意声音化便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包含于其中),将诗意味觉化便是味觉的艺术(厨艺包含于其中)。这些诗意可以是朴素的,平实的,也可以是夸张的,热烈的,或者是反讽的。

近代为大家所公认的最有诗意的艺术家是夏加尔和保罗克利。夏加尔的作品富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亡妻的爱。保罗克利的作品则是抽象的幻想空间,从那些点、线和色块构成的画面中,我们什么都看不清,却又要浮想联翩。在这两个诗意的典型分子面前,我们是否已经把“诗意”两个字曲解或者狭义化了呢?

通常我们认为诗是一个短小又有想象力的写作。其实诗意的定义是很难的,就像我们很难为“美”这个字定义一样。或许我们可以说诗意是人类用自己的语言结构理解编织表现这个世界的产物。传统主义者认为诗意是用可以理解的语言对视野内之物的再现,并能引发读者同样的感受。现代派则认为诗是自主之物,它可以也可以不再现真实的世界,但是它的语言是独特的,是涉及到许多的综合体。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诗意是一幅拼贴画,它由很多已存在的独立的风格拼贴而成。后现代主义者利用或者质疑或者嘲讽已存在的思想观点。这样的诗意发展到当今已经变得非常个体化。即通过周遭的生活和文化阐述作者非常个人的理念,可能用理念这个词过于严重了,因为有时候它只是个碎碎念。

我们的艺术家含辛茹苦的体味公众忽略的角落,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展现出来,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这些角落包括城市中的、大自然中的、政治里的、信仰上的、文化中的、文化和文化之间的、经济上的、人们思考的、想念的、愿望的、忍耐的etc……

事实上,如果你同意诗意如此套定义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诗意了。